show video detail
![光明頂- 20141031 - 談佔中](http://i.ytimg.com/vi/lS3xc5wR5c0/mqdefault.jpg)
光明頂- 20141031 - 談佔中
- Published_at:2014-10-31
- Category:People & Blogs
- Channel:Wahz Radi 2
- tags:
- description: 主持人:陶傑 鮑偉聰 特別嘉賓:林尖士, 曾宇雄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/壹週刊 坐看雲起時 2014-10-30/ 特府政改方案激發佔中,令香港中產階級雞飛狗走,香港尋求移民人數激增六成。 現在才想移民已嫌太遲。九七年前辦妥的最有遠見。一九八五年就已經連根拔的,我所認識,有許多本地老左家庭。譬如某左報的一位資深副總編輯 C先生,他燕京大學畢業,精通英、法、日文,七十年代是左派新聞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國際評論家,愛國反殖(那時尚未時興叫「愛國愛港」——因為香港仍是所謂「英帝」的殖民地,那時「愛國」,要愛毛澤東江青,同時不能愛香港,不但不能愛,還要反)立場堅定,但由於外語知識優秀,遭到土著共產黨打小報告,說是美國特務嫌疑,老年殊不得志。 我與 C先生的子女比較相熟,小時曾在他家過了一個暑假。那一年是一九六六年。我記得在他家,他向三個孩子講述中國文革大好形勢,手上拿着一份他工作的左派報紙,半版刊登着毛澤東批判電影「清宮秘史」賣國的文章。那一年暑假,大陸「文革」已經點了火,但劉少奇尚未點名, C先生的表情很困惑,他愛國,愛毛主席,但不知道毛澤東到底想幹什麼。 C先生是民國時代的知識分子,儒雅樸實,教孩子很用心思。他從小教三個孩子:將來要學理工,因為理工科可以走遍世界;第二去外國留學,而且想辦法定居,不要回來香港,切不可以香港為家。 那時沒有「九七」問題,但人人都知道香港的租約至九七期滿。 C先生一算,三十年後,子女俱在盛年,一定要有保險。他看見大陸批鬥知識分子:胡風、俞平伯、丁玲、吳晗,讀文史科的一個個死無葬身之地,反而讀原子彈的物理學家錢學森成為毛頭的 VIP座上賓。他囑咐小孩:長大了,不要讀文科,去外國,不要回來。 C先生幾個小孩都很爭氣,今天分別在加拿大、奧地利等西方文明國家定居。 C先生的同事,包括後來的新聞人物羅孚,也將四、五個子女全都送去英美。一九八九年天安門開槍,香港許多後知後覺的市民嚎啕大哭,如夢初醒,我在英國可以想像 C先生在暗中微笑:我的子女,從此安全了。 我最後一次見到 C先生,在香港主權移交前不久的酒會,我向他打招呼,他沒有什麼反應,原來是他晚年患上腦退化症。我告訴他:很感謝一九六六年度讓我寄住在你家過暑假,習書法、背詩詞,飯後一起去寶雲道散步,我記得你的教導:長大了,去西方國家定居,愈遠愈好。謝謝你的忠告。他一臉茫然,他記不得我了。 香港是英國殖民帝國版圖上的一小塊。香港在英治時期的繁榮、自由、成功,對於中國人,是一件大事,對於英國人,在他們的大歷史裡,印度、非洲、沙漠梟雄的中東阿拉伯,重要而有趣得多,香港的成功,根本不值得記載。香港是我生長的地方,但受 C先生影響,從小我視之為候鳥棲遲的過境之地,因為都明白:香港是個灰姑娘,英治的好日子,只是一場舞會,時鐘到了午夜十二點,香港一定會交還中國,那時一切奇跡,必幻滅於無形,一定的。 C先生那時雖在左派圈子,卻認為一般的香港人屬於「矇查查」的族群——他們認為九七大限還很遠,甚至覺得中國不會收回。但 C先生很敏銳地認為:不,這場盛宴是會結束的,而且時間過得很快的。 一九七六年的元旦,我與 C先生敍餐。他提起當日毛澤東發表的兩首詞:「水調歌頭•重上井岡山」與「鳥兒答問」,他很有興致地向我解說其中涵義。那時周恩來被毛澤東鬥得百病纏身,奄奄一息, C先生說:「總理的處境不大好。」面有憂容。 七天之後,周恩來果然病死了,神州哀變,然後是「四五」天安門事件、唐山大地震。 C先生有一個哥哥住在唐山,在地震中蒙難,那一年,可以想像他心情之哀戚。
ranked in date | views | likes | Comments | ranked in country (#position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14-11-05 | 15,556 | 60 | 10 |
(![]() |